教練說我的熊經轉腰只有上半身轉而已。咦?早期我轉得還不錯,因為膝痛停轉好久,是不是身體自動改成轉上身不轉腰了?教練這樣說時我還是反應不過來,後來扶著我轉才發現,天哪,我真的就是上半身轉動而已,真正有用腰胯轉的話感覺是完全不同的!

今天也教了太極樁、開合樁、虛步樁。

不知怎的,轉身搬攔捶每個動作和次序都對了,可就是手腳不太協調。

開始要多練基本功了,有同學反應看不懂簡體字講義,手打成繁體字如下:

 

太極拳基本功

1. 太極樁

做法:兩腳開立同肩寬,兩腿屈蹲,重心在兩腳之間。兩手臂抱於胸前,指尖相對(相距10厘米);目視兩手之間。

要求:上體正直,頭正懸頂,下頦微收,沉肩垂肘,鬆腰斂臀,膝腳相對,精神集中,意守丹田,呼吸自然(初練時,每次可靜站35分鐘)。

目的:提高太極拳專項素質,增加內勁,端正身體姿勢,沉穩重心,為學習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奠定基礎。

2. 開合樁

做法:在太極樁的基礎上兩臂做離心外開和向心內收的練習。「開」時吸氣(小腹鼓起),「合」時呼氣(小腹內收)。

要求:「開」「合」動作要緩慢、柔和、圓滿,呼吸配合動作要細、長、勻、緩。初練時,自然呼吸,不要勉強憋氣。久練後,可加大呼吸程度擴大充氣量。 每次可練習35分鐘,日久遞增。

目的:鍛鍊臟腑,達到內壯之目的。練拳時,以便動作與呼吸協調配合。

3. 升降樁

做法:兩腳開立同肩寬,兩臂垂於體側。「升」兩臂前平舉,與肩同寬,手心向下。「降」屈蹲按掌至腹高,掌、膝、腳相對。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是:升吸、降呼。上下肢配合是:舉臂時伸膝;按掌時屈膝下蹲。可多次反覆練習。

要求:動作緩慢,上下肢配合協調,膝的伸屈與手臂的升降要有水漲船高,水落船降之感。上體始終保持中正,不可突臀彎腰。降時屈膝,大腿不低於水平。初練時,自然呼吸,久練後,呼吸要隨動作協調一致。

目的:拳打開合定勢,通過升降樁練習,可以提高起收勢及套路動作的質量,鍛鍊腿部力量及膝關節靈活性。

4. 虛步樁

由「升降樁」、「開合樁」和「手揮琵琶」三種姿勢和勁法組成的完整練習。

做法:兩腳開立,兩臂前舉。屈蹲按掌。出步轉體開手(重心移於右腿),兩手相距稍寬於肩。上步合臂(同簡化太極拳「左手揮琵琶」)。這樣左腿虛右腿實,定勢靜站,當感到後腿支撐力不足時,變換「虛步樁」右勢;做法與左勢相同。重覆練習數次。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同「升降樁」、「開合樁」。

要求:頭頸正直,上體中正,斂臀坐胯,虛實分明。定勢時,鼻尖、手尖、腳尖三尖相照。動作時,手腳上下協調一致。

目的:「虛步樁」又稱太極拳的「技擊樁」,學練此樁功不僅有助於體內周身內勁及腰腿勁力的增長;增加練拳時動作的穩定性;亦能為練習太極拳推手奠定基礎。

5. 進 步

背手立正:身體直立,腳跟併攏,腳尖外擺(夾角約90度),兩手背貼附腰後部;目視前方。

屈膝提步:重心移至右腿並屈膝,左腿屈膝,左腳提起。

上步虛步:左腳向左前方上步,腳跟著地成左虛步。

前移弓步:重心移向左腿,全腳踏實,腳尖向前成左弓步;目視前方。

坐身虛步:重心移至右腿,屈膝後坐,左腿自然伸直,左腳上翹成左虛步。

擺腳碾步:身體微左轉,左腳外擺,重心移向左腿並屈膝,左腳掌踏實;同時右腿屈膝,腳跟提起,前腳掌向內碾轉。

屈膝提步:重心全部移至左腿並屈膝,右腿屈膝,右腳提收至左腳內側(胸與支撐腿的膝、腳尖方向一致)。

上步虛步:上體微右轉,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成右虛步。

前移弓步:重心移向右腿,全腳踏實,腳尖向前成右弓步;目視前方。

*根據以上步法變換過程,兩腿交替反覆練習。此為「進步」練習。

要求:上體保持中正,重心平衡,不要忽高忽低。姿勢的高低以個人腿部力量而定,因人而宜。行進中兩腿虛實要分明,步法變換要輕靈。

目的:此練習可增加太極拳步法連貫、穩健、虛實轉換技術及腿部力量。

6. 退 步

疊掌開立:兩腳開步直立;兩手在腹前相疊,左手在外,右手輕貼小腹(丹田處);目視前方。

撤步後坐(左勢):重心移至右腿並屈膝,左腿屈膝,左腳提起向左後方撤步,前腳掌先著地,重心逐漸移向左腿並屈膝後坐,右腿自然伸直。

撤步後坐(右勢):做法與左勢相同,惟左右勢交換。

立正收勢,前腳收至後腳側,腳跟併攏兩腳尖外擺,兩腿慢慢伸直。

要求:前腳提起時,屈膝以大腿帶小腿,腳跟先抬起,腳尖自然下垂後收。

撤步向後落腳時,小腿領先後伸,前腳掌先著地,逐漸至全腳踏實後坐。前腳以腳掌為軸碾正。

向後坐身時,要斂臀坐胯,上體始終保持中正。

目的:練習提高太極拳步法穩健、連貫、輕靈及虛實轉換技術;鍛鍊腿部力量增強重心的穩定性。

 

要求:上體正直,頭正懸頂,下頦微收,沉肩垂肘,鬆腰斂臀,膝腳相對,精神集中,意守丹田,呼吸自然(初練時,每次可靜站35分鐘)。

目的:提高太極拳專項素質,增加內勁,端正身體姿勢,沉穩重心,為學習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奠定基礎。

2. 開合樁

做法:在太極樁的基礎上兩臂做離心外開和向心內收的練。「開」時吸氣(小腹鼓起),「合」時呼氣(小腹內收)。

要求:「開」「合」動作要緩慢、柔和、圓滿,呼吸配合動作要細、長、勻、緩。初練時,自然呼吸,不要勉強憋氣。久練後,可加大呼吸程度擴大充氣量。 每次可練習35分鐘,日久遞增。

目的:鍛練臟腑,達到內壯之目的。練拳時,以便動作與呼吸協調配合。

3. 升降樁

做法:兩腳開立同肩寬,兩臂垂於體側。「升」兩臂前平舉,與肩同寬,手心向下。「降」屈蹲按掌至腹高,掌、膝、腳相對。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是:升吸、降呼。上下肢配合是:舉臂時伸膝;按掌時屈膝下蹲。可多次反覆練習。

要求:動作緩慢,上下肢配合協調,膝的伸屈與手臂的升降要有水漲船高,水落船降之感。上體始終保持中正,不可突臀彎腰。降時屈膝,大腿不低於水平。初練時,自然呼吸,久練後,呼吸要隨動作協調一致。

目的:拳打開合定勢,通過升降樁練習,可以提高起收勢及套路動作的質量,鍛練腿部力量及膝關節靈活性。

4. 虛步樁

由「升降樁」、「開合樁」和「手揮琵琶」三種姿勢和勁法組成的完整練習。

做法:兩腳開立,兩臂前舉。屈蹲按掌。出步轉體開手(重心移於右腿),兩手相距稍寬於肩。上步合臂(同簡化太極拳「左手揮琵琶」)。這樣左腿虛右腿實,定勢靜站,當感到後腿支撐力不足時,變換「虛步樁」右勢;做法與左勢相同。重覆練習數次。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同「升降樁」、「開合樁」。

要求:頭頸正直,上體中正,斂臀坐胯,虛實分明。定勢時,鼻尖、手尖、腳尖三尖相照。動作時,手腳上下協調一致。

目的:「虛步樁」又稱太極拳的「技擊樁」,學練此樁功不僅有助於體內周身內勁及腰腿勁力的增長;增加練拳時動作的穩定性;亦能為練習太極拳推手奠定基礎。

5. 進 步

背手立正:身體直立,腳跟併攏,腳尖外擺(夾角約90度),兩手背貼附腰後部;目視前方。

屈膝提步:重心移至右腿並屈膝,左腿屈膝,左腳提起。

上步虛步:左腳向左前方上步,腳跟著地成左虛步。

前移弓步:重心移向左腿,全腳踏實,腳尖向前成左弓步;目視前方。

坐身虛步:重心移至右腿,屈膝後坐,左腿自然伸直,左腳上翹成左虛步。

擺腳碾步:身體微左轉,左腳外擺,重心移向左腿並屈膝,左腳掌踏實;同時右腿屈膝,腳跟提起,前腳掌向內碾轉。

屈膝提步:重心全部移至左腿並屈膝,右腿屈膝,右腳提收至左腳內側(胸與支撐腿的膝、腳尖方向一致)。

上步虛步:上體微右轉,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成右虛步。

前移弓步:重心移向右腿,全腳踏實,腳尖向前成右弓步;目視前方。

*根據以上步法變換過程,兩腿交替反覆練習。此為「進步」練習。

要求:上體保持中正,重心平衡,不要忽高忽低。姿勢的高低以個人腿部力量而定,因人而宜。行進中兩腿虛實要分明,步法變換要輕靈。

目的:此練習可增加太極拳步法連貫、穩健、虛實轉換技術及腿部力量。

6. 退 步

疊掌開立:兩腳開步直立;兩手在腹前相疊,左手在外,右手輕貼小腹(丹田處);目視前方。

撤步後坐(左勢):重心移至右腿並屈膝,左腿屈膝,左腳提起向左後方撤步,前腳掌先著地,重心逐漸移向左腿並屈膝後坐,右腿自然伸直。

撤步後坐(右勢):做法與左勢相同,惟左右勢交換。

立正收勢,前腳收至後腳側,腳跟併攏兩腳尖外擺,兩腿慢慢伸直。

要求:前腳提起時,屈膝以大腿帶小腿,腳跟先抬起,腳尖自然下垂後收。

撤步向後落腳時,小腿領先後伸,前腳掌先著地,逐漸至全腳踏實後坐。前腳以腳掌為軸碾正。

向後坐身時,要斂臀坐胯,上體始終保持中正。

目的:練習提高太極拳步法穩健、連貫、輕靈及虛實轉換技術;鍛練腿部力量增強重心的穩定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ear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