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行了,右邊膝蓋愈來愈痛,想起教練一開始的叮嚀,雖是特別針對年紀大一點的新學員,當初也就是因為這點才咬牙忍著,沒道理年齡層居中的我先戴起護膝啊!

想想自己真無聊,身體是自己的,看到教練自己也承認現在膝蓋無法過屈,想想既然有防患於未然之必要且身體明顯向你說了話,何必故意不戴或者保持不曾戴護膝的紀錄?太無聊了!

不過,為了使自己的肌肉可以自由消長,決定選擇可調整型的護膝,問題又來了,到底要不要選中間有洞的?本人是那種會先掃瞄全桌寧可等待而非先舉箸眼前菜的人,發現調整型幾乎都是中空的。

選了透氣、吸溼排汗的材質及兩側加彈簧片的款式,回來試戴後發現果然十分舒適,可鬆可緊,彈性好,觸感佳,美國原廠材質加上台灣製造,令人滿意。

年輕的男店員分享了一個小秘技,若要耐久耐用建議只用清水洗滌,這點我持保留態度。為了確保完全去除污垢及汗漬,想想還是依照產品說明用中性清潔劑手洗為妥。

今天除了十三式仍練習八式推手,無感。

一人一張二十四式太極拳表格,後天開始教。

如何記全練熟呢?思索中。

忽有所悟,學拳於我而言,像是重新和身體連結。以前,身體是身體,我是我,現在像是重新認識、看待進而運用自己的身體,說得正式一點,就是身心靈的整體契合及重生,不過,這樣的變化極慢極漸極微,除了耐心、信心,還得要有一頭牛撞到底,一條道走到黑的傻勁!

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,同樣的招式與拳法,不同的人硬是不同的味道,姿勢、節奏至多大同小異,極難劃一。

說直白一點就是,矯情的人打起拳來很像在畫拳,初看柔滑,久顯黏膩;國字體格打起拳來虎虎生風,不知為何看著看著就覺火氣上亢。

其實,每個人的肢體習慣都若有似無的帶入拳法招式之內,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獨有的風格。

這是「質感」的層次,無法照本宣科,具體拿捏形塑,短時間難以物理性量化改變,只能靠經年累月,物換星移,藉由人世修行間不知不覺地潛移,默化與昇華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ear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